苹果为什么在AI赛道上"慢半拍"?
在科技圈,苹果向来有个特点:不着急。当其他科技巨头都在AI赛道上狂奔,恨不得今天发布明天就上线的时候,苹果却在那里慢悠悠地打磨产品。它的重磅AI功能——Apple Intelligence,大部分用户要等到2026年才能用上。在这个”快鱼吃慢鱼”的市场里,这个节奏看起来确实有点反常。但也许,这恰恰是苹果的精明之处。
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,苹果展示了与Siri、写作工具和应用推荐相关的新AI功能,统称为”Apple Intelligence”。不过,这些功能短期内并不会大规模推出。目前它们只对美国的部分设备测试用户开放,其他地区的用户还得继续等待。据业内分析,即便是早期体验用户,也要等到iOS 18.4(最早也要2025年)才能接触到这些功能。更广泛的发布可能会推迟到2026年。
不是落后,只是不想凑热闹
有人认为苹果这是在掉队。看看市场上的情况:各大公司的AI助手已经集成到各种产品中,从办公软件到操作系统,从搜索引擎到聊天工具,AI功能遍地开花。相比之下,苹果确实显得有些”佛系”。
但了解苹果的人都知道,这家公司有个传统:不发布糟糕的软件。当东西还没做好的时候,它宁愿延期也不会急于上线。这种谨慎有时候确实让人着急,但至少避免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:给用户提供不好用的工具。
当对手忙着”带病上线”
市场上有不少公司似乎并不太在意产品质量。比如某些AI助手经常给出错误答案,编造引用信息,或者生成一堆没用的文字。即便是那些在短期演示中表现不错的AI工具,在处理长期任务或需要精确结果的场景中往往也会露怯。
问问那些用AI写代码的开发者就知道了,他们经常会告诉你:AI写个代码片段或者样板代码还行,但涉及到复杂项目时,修复AI生成的代码往往比从头写还费时间。
苹果的”慢”可能是更聪明的选择
有观点认为,苹果推迟Siri的AI升级反而是件好事,理由是当前这一代AI技术还不够成熟。我们经常把AI讨论搞反了——我们假设技术已经准备就绪,然后批评公司动作太慢。但如果技术本身就还不到位呢?苹果的延期可能不是缺陷,而是唯一理性的选择。
苹果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。虽然它对AI表现出很大的”兴趣”,但并没有把半成品AI功能塞满iOS系统。它也没有承诺Siri会成为你的新工作助手。虽然谈到了AI的潜力,但在具体时间表上却保持低调。
下的是一盘大棋
有人说这是在求稳,但换个角度看也许更有道理。也许苹果根本就不相信当前这波AI热潮已经成熟?也许它并不认为这些技术能在实际压力下站得住脚?所以它选择在远处观察这场混战。
而混战确实不少。各种公司推出的AI产品往往名不副实,安全问题、输出质量差、期望过高等问题层出不穷。在幕后,很多AI公司为了让自己的模型变得有用,正在疯狂烧钱。如果泡沫破裂,苹果可以说自己从来没有all-in过。
先观察,再出手
这可能不是苹果战略上的漏洞或生产问题,而就是苹果的战略本身。
如果用户对不靠谱的AI产品感到厌倦,苹果就能显得很有远见,因为它没有急于跳进这个坑。如果技术确实改进并变得可靠,苹果仍然可以推出感觉稳定且可靠的产品。
这种延期策略苹果以前用过,比如在智能手表市场,它没有在第一时间入场,而是等其他公司试水后才推出产品。在平板电脑市场也是如此,虽然不是市场先行者,但最终却设定了行业标准。
在AI领域,苹果可能也在尝试同样的策略。让其他公司去测试极限、碰壁,承受用户的反弹。与此同时,苹果从他们的错误中学习,避免匆忙推出那些因为各种问题而上头条的工具。
不必急于一时
苹果的另一个优势是,它不需要通过炒作来保持相关性。它已经控制了硬件、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,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推出AI功能,而不必追逐投资者的关注。
当然,等待太久总是有风险的。如果AI工具真的变得可靠且有用,苹果可能会错过这波转变。但截至目前,这种转变还没有发生,市面上的工具在准确性、细腻度和一致性方面仍然存在问题。
做对比做快更重要
所以,也许苹果等待是对的。也许在这轮炒作周期中,最聪明的举动就是少做一些。
正如有评论所说:”如果苹果缓慢而谨慎的AI推出策略最终带来真正有用的东西,那就是胜利。”如果没有呢?至少苹果没有用浪费每个人时间的工具来轰炸市场。
在这个充满空头承诺和半成品的科技周期中,什么都不做可能是苹果能做出的最大胆的举动。